2024 年回顾总结
2024 这一年,我个人的生活轨迹没有太大的变化,日子过得还算稳当,生活体验总体向上,对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内心的期待和追求还在,人生还有些许的可能。
虽然我在 2024 年给自己定的唯一目标并没有完成,但回顾翻看这一年的笔记(261 条,9.6 万字)、任务(792 个)、相册(1847 张)和聊天记录(约 3.2G),还是有很多事是值得记录一下的。
1. 身体健康
10 月份的时候,我察觉到身体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如勇敢点,是老化),牙龈怕冷、久坐膝盖疼、记忆力衰退,年度体检报告尿酸、胆固醇又偏高,还出现了轻微的脂肪肝,走路、站立时肩背明显没有以前那么舒坦自在。
虽然说这些都是小毛病,哪个 30 岁左右的男人没一点这的那的?但事是搁自己身上的,心里难免开始怕了(自己吓自己)。以前总觉得自己底子好,身体健康可随便折腾,衰老和病痛始终追不上我的脚步,可现实是,岁月从来不会饶过任何人,身体始终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既然再担心身体问题也没用,那为何不尝试去积极接纳它,泰然处之,至少还可以做到身老心不老。想起年初团队里的小伙子去做了肾结石手术躺了半个月的事,这次小毛病给我带来了一些警示作用,也算是件幸事吧。
我在后面的 2 个月里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起身体了,食物少吃重油重辣了,戒掉饮料用白开水代替了,熬夜次数也减少了,目前坚持下来效果还不错,最重要的是心态好了很多,焦虑变少了,感觉又能蹦跶了。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的心态从担心焦虑到接受克服,感受到了岁数带来的显性威力,健康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身体上,心态的平和也很重要。岁月不饶人,但人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岁月。
2. 思维和心态
这一年我在思维和心态上的变化还是蛮大的,基本都是正向的、积极的。
首先是思维上的改变,我现在能较轻松得消除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了(精神内耗),能更快速得进入专注当下的状态。
我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在原始设定上的缺陷,比如自我无时无刻都被大脑的想法所控制、在对待未知的事物时内心容易害怕退缩、喜欢故意想象出失败的结果来让自己放弃行动、做事得不到及时正反馈时而导致的焦虑感等等,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轻易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觉知和行动来改善缺陷。
自我觉知,相当于给自己赋予了一个上帝视角,能快速把自己从紊乱的大脑或失控的情绪的中解救出来,把自我带回到当下的处境中,继续处理我们手头上的事情。举个形象的例子,这有点像动画片里面的场景,当 ta 在做某个决定时,ta 能看(察觉)到脑子里有个天使和魔鬼在互相掐架,此时此刻的 ta 就是开启了上帝视角。
行动,大脑产生的想法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的。大脑所产生的恐惧、焦虑、迷茫的想法,我们可以不必过多理会,它爱咋想咋想,身体动起来就行。
这两个思维转变方法对我帮助很大,运用顺序是,先自我觉知,再开始行动。不过目前我还不是很熟练,经常事后才察觉到没有灵活应用。相信在熟练后可以渐入佳境,更快进入心流状态吧。
然后是心态上的转变,我逐渐将注意力由外界转向内在(向外求转为向内求),坚信个人能力的提升才是最关键的。
我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不是我可以掌控的,我所拥有的一切可能在瞬一之间都化为乌有,唯一不能被夺走的是个人的能力,不寄希望于他人。
心态上的这一转变,让我开始注重培养能够长期受益的底层能力,比如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思维方式等,但这任何一个都是需要反复学习实践总结的过程。
另外,我说的转向内在,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外界的欲望,而是降低欲望,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做把欲望写在脸上的那类人。
改变思维和心态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想清楚自己要什么,选好合适的工具,能抓老鼠的猫,黑猫白猫都是好猫。
3. 工作思考
年初我们组已经跟营收部门分离了,这下可真是纯纯的基建组了(吃肉时别忘了喊上呀)。
我们一开始定的目标是沉淀出整个服务端开发生命周期的技术基建脚手架,一边挖掘业务需求一边交付 MVP 的模式。在一大半年的实施周期中,对接过程还算顺利,但这种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业务时间赶,个性化需求只能有求必应,得开新分支。
绩效依赖于业务,业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基建价值指标难评估,容易受到质疑挑战,难以推进。
MVP 没有大流量验证,线上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后续维护被绑定,说好的交出去后就独立维护呢?
业务稳定后,产生的连接变少,输出不可持续。
需要承认的是,脚手架确确实实提效了,但由于团队之间的利益分得太清,基建团队得不到该有的重视,这种模式在我们这水土不服,以上问题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后面会再考虑回归平台化模式吧。
除了以上体会,还有其他的一些感悟:
避开完美主义,先定框架,再聊细节。
能买就尽量不自己造,一个人搞不定一个团队做的事。
挑战和指出别人的错误是很容易的,位置一换,自己未必就能做得更好。
经验、最佳实践、架构、方法论等可尝试沉淀为工具(老年选手危)。
不可传承的知识对老板来说要么是垃圾,要么是威胁。
另外的一大收获就是 AI 给我带来的效率提升,从 2022 年的 ChatGPT 到 Vim Copilot 再到今年大火的 Cursor,这些 AI 工具我几乎每天都在使用。
想起年初还在用 ChatGPT 不断来回 Copy Paste 到 Copilot 一行行得补代码,再到现在 Cursor 已经可以无工人介入生成一个稍微复杂完整且可运行的项目了,这 AI 赛道可是真的卷。
自从在有了 AI 的加持后,我打从心里觉得,「我现在强得可怕」🐶。
Cursor 我已经使用了大半年,把最爱的 Vim 切成 Cursor 了,也推荐给组内的所有人使用了,效率理论上是提上来了,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因为上班时间依然没减少,说好的干完下班呢?原来活是干不完的 🐶。
Cursor 能帮我处理许多规律性代码、快速起 MVP、编写单元测、解释代码逻辑、Bug 排查等,已经是非常「聪明」了。但目前它也就仅仅只是提升了效率,并不像某些自媒体吹得天花乱坠,完全取代程序员云云。
不过呢,目测取代一个初级程序员大概率还是问题不大的。那初级以上的呢?有了 AI 还需不需要继续卷技术?学哪些不容易被取代呢?这里我就要卖课了 🐶。
比起技术,还是先转变一下思路吧,这里就先列几个关键词,下次再展开吧:目标导向、全局(架构)视角、系统整合(全栈能力)、流程优化、任务管理、产品思维。
最后,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又占据着大部分时间,如何把工作中的经验举一反三,扩大到其他方面,这是值得思考的。
4. 家庭生活
平时工作日都忙得比较晚,基本没有过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唯一的就仅剩那可怜巴巴的周末和节假日了。
周末节假日我基本都用来陪家人带娃,小区附近逛逛,公园走走,算是我生活中最放松的时刻了。
我家虎宝宝已经两岁半了,比之前好带了许多,现在带娃是我为数不多能全心全意投入的事情之一了。
虽说带娃累,但快乐是真多,小家伙给我带来了不少触动时刻,也是一个体会人生的过程。
今年的带娃关键词:还记得吗、为什么呀、好忙好忙的小镇、揭秘汽车、红气球、摇摇车、寻找闪闪灯、走迷宫、光秃秃、比赛跑步、烈火战车、轨道小火车、面包狗和腊肠狗、天桥、风车、地铁公交、擂茶街、大水、水坝。
不管多久后再回来看这些关键词,我依然还能回想起那段温馨时光吧。
这一年我能感受到跟他的牵绊是越来越深了,现在我既为人父母也为人子女,逐渐能体会到父母为我花费的心血和用心良苦,这里面的情感我无法用言语表达。
世间真情,莫过于此。
还有一个就是夫妻相处之道,我老婆教会了我许多,这里我简单概括一下吧:「Happy wife, happy life」。
另外,今年回老家的次数多了,那片天空,那片土地,我还是那么得喜欢。
人生除了碎银几两,还有很多值得去追求和体验的事。
与家人共度的时光、与孩子的成长点滴,构成了生活中最真实、最珍贵的部分,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才是人生的意义。
5. 币圈合约
3 月初,一直坚信拿现货的我这次不听劝了,花了 7000 刀乐体验了一把为期两周的币圈合约之旅(两周就亏完了),刚开始一两天就轻轻松松小赚 1000 刀乐,本以为发现了新的致富密码,结果发现自己就是个妥妥的韭菜。
那段时间我还很天真得给自己定了一套纯人工操作的交易策略(简称逢高做空之刀口舔血策略,后面才知道是个类马丁格尔策略),自认为只要严格遵守,就能稳定盈利(🤣👉🏻🤡)。结果都知道的,必输无疑。
我的贪婪(不设止盈)、恐惧(不设止损)、上头(爆仓后不按策略操作)和侥幸心理(蒙一把),让我邮箱里堆满了爆仓邮件。还有就是煎熬,因为是人工操作策略,所以吃饭、走路、熬夜都得看手机盯盘,真的身心俱疲,可能比 996 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那个时候我还总结了好多心得,比如仓位管理、止盈止损线设置、盈亏比计算、杠杆倍率调整等等,现在看来,真是太业余了。我的最后一次爆仓是输给了孙割的 ETHFI 吧,苦战 3 天,最后还是亏完了。
这期间有盈利有亏损,来来回回,刀乐越玩越少。正是印证了网友们的调侃,玩合约不管你中间盈利多少,尽头就是爆仓归零。不怕你赚钱,就怕你不玩。交易所随便插针,韭菜根本玩不起。
在币圈玩合约能稳定盈利闷声发财的不少,光 10U、20U 战神都不知道听到了多少,但我一点都不羡慕,合约就是妥妥的人性放大器,那种煎熬时刻紧绷的状态,我再也不想体验了。7000 刀乐就算我交的体验费吧,合约再也不见。
那段时间我还认识了个自称币圈的老人,那人自述 50+ 岁吧,他给我看了资金,大概 3000w 刀,每次操作都是 200 倍杠杆,他做单很谨慎,大概一两天就能搞个 10w 刀吧,据他说还有实业呢,开的酒庄,说话有飘飘乎,有一种隐世大佬的感觉,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作为一位老韭菜的淡然。
他当时说收我为徒,我又不傻,然后就没然后了。后来的某一天,我才知道有人专门拉新人吃客损的。
6. 其他
除了以上几大主线外,还有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录。
今年所阅读过的书籍在 15 本左右,书单里面也开始出现了灵修类的书籍了 🐶。个人评选的最佳是《自信的陷阱》,非常好的一本书。其他就是二看的《置身事内》、《认知觉醒》等。技术书籍主要是偏工程向的内容,具体某项技术逐渐失去深入的欲望了,主要是因为 AI 太强,大幅降低专业知识的获取(让 AI 费曼写作法输出),而且现在越来越偏实用主义了。
另外也看了一些所谓的经典畅销书,很多人推荐的《活在当下》,到底写的啥呀这是?本来易懂得道理,写得有种装神弄鬼的意思。还有就是《被讨厌的勇气》,也没有那么神嘛。
3 月中晚上下班出了一次小交通事故,等红尾灯的时候玩手机分神了,直接摸了一下对方的车屁股,还好只是小剐蹭。事故处理到十二点多,简直崩溃。从此戒掉开车看手机的坏毛病,全程专注开车。
沉睡了一年多的王泪,最近又开始玩上了,老任真 NB。
当前环境对 30+ 的人非常不友好,但 30+ 的又偏偏是最全能、最清醒的阶段。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某种力量在故意为之?总之,我们遥遥领先,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
7. 总结
2024 年的目标制定非常随意,导致总结的时候很尴尬。2025 年尝试使用 OKR 的思路去制定个人目标,同时继续保持今年养成的好习惯,也会开始进行更多深入的记录。